判斷自增壓液氮罐的增壓系統是否正常,需結合其工作原理(通過增壓盤管吸熱蒸發液氮產生壓力),從壓力變化規律、關鍵部件狀態、操作反饋三個維度綜合驗證,具體可按以下步驟排查:
增壓系統的核心功能是 “通過蒸發液氮使罐內壓力穩定上升至工作范圍”,壓力變化是直接的判斷依據:
-
壓力上升速度是否正常
-
操作步驟:關閉所有閥門(排液閥、用氣閥、放空閥等),確保液氮液位覆蓋增壓盤管(通常不低于罐容 1/3),開啟增壓閥(完全打開,如順時針開至大),在常溫環境(15-25℃)下觀察壓力表。
-
正常表現:開啟增壓閥后,5-30 分鐘內壓力應開始明顯上升(具體時間與罐內液氮量、環境溫度相關:液位高、環境溫度高則上升更快),且上升過程平穩,無驟升驟降。
-
異常表現:超過 30 分鐘壓力無變化(始終低于 0.1MPa),或上升極緩慢(1 小時內未達 0.2MPa),說明增壓系統可能存在堵塞、泄漏等問題。
-
壓力能否穩定在工作范圍
-
正常表現:當壓力升至設定工作壓力(如 0.2-0.8MPa,具體參考罐體銘牌)后,關閉增壓閥,壓力應能穩定保持(1 小時內壓降不超過 0.05MPa)。
-
異常表現:壓力升至某一值后不再上升(遠低于額定工作壓力),或關閉增壓閥后壓力快速下降(10 分鐘內壓降超 0.1MPa),可能是增壓系統泄漏或堵塞。
增壓系統的核心部件包括增壓閥、增壓盤管、連接管路,其狀態直接影響系統功能,可通過以下方式檢查:
-
增壓閥是否通暢、無泄漏
-
檢查操作:關閉所有閥門,僅開啟增壓閥,觀察壓力表是否有壓力上升趨勢;若壓力無變化,關閉增壓閥,拆下閥門與盤管的連接管(需先排空壓力),觀察管口是否有液氮或雜質堵塞。
-
正常表現:閥門開啟后壓力上升,管口無堵塞,關閉后無氣體泄漏(可用肥皂水涂抹閥桿或接口,無氣泡產生)。
-
異常表現:閥門全開但壓力無反應,管口有冰堵或金屬雜質;或閥門關閉后接口冒泡(說明內漏),均為增壓閥故障。
-
增壓盤管是否堵塞或泄漏
-
堵塞判斷:若增壓閥通暢、液氮液位充足,但壓力始終不上升,可能是盤管堵塞。可觀察罐體外壁對應盤管位置的結霜情況:正常時盤管區域均勻結霜(因吸收熱量);若局部無結霜(或結霜明顯少于其他區域),可能是該段盤管堵塞(液氮無法流通)。
-
泄漏判斷:若壓力上升緩慢且罐體外壁盤管區域有異常 “冒汗”(結霜不均勻、局部過度結霜),或關閉所有閥門后壓力持續下降,可能是盤管泄漏(蒸發的氣體從裂縫漏出)。可在安全條件下(排空壓力后),向盤管內通入干燥氮氣(低壓),用肥皂水涂抹接口和疑似漏點,冒泡處即為漏點。
部分 “系統異常” 實為操作不當導致,需先確認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規范,避免誤判:
-
基礎操作是否正確
-
檢查要點:
-
液氮液位是否足夠:需覆蓋增壓盤管(可通過液位計觀察,或傾斜罐體聽液體晃動聲,確保液位不低于盤管低端);
-
閥門狀態是否正確:增壓時需關閉排液閥、用氣閥、放空閥(僅開啟增壓閥),若其他閥門未關緊,會導致壓力泄漏;
-
環境溫度是否過低:若環境溫度低于 - 20℃,盤管吸熱不足,增壓速度會變慢(屬正常現象,移至室溫環境后可恢復)。
-
壓力穩定后的保壓測試
-
操作:當壓力升至工作范圍(如 0.5MPa),關閉增壓閥,保持 30 分鐘,觀察壓力表變化。
-
正常:壓力下降不超過 0.05MPa(微量泄漏屬正常);
-
異常:壓力下降超過 0.1MPa,且排除其他閥門泄漏(關閉后仍下降),說明增壓系統(盤管或連接管)存在泄漏。
增壓系統正常時,安全附件(如安全閥、壓力調節器)應同步表現正常:
-
安全閥:僅在壓力超過額定上限(如 0.8MPa)時起跳泄壓,增壓過程中不應提前起跳或泄漏(若未達上限卻起跳,可能是安全閥故障,而非增壓系統問題,但會干擾壓力判斷);
-
壓力調節器(若有):設定輸出壓力后,罐內壓力應穩定在設定值上下(如設定 0.4MPa,波動不超過 ±0.05MPa),若持續低于設定值,可能是調節器卡滯,也可能是增壓系統供壓不足(需結合增壓閥狀態進一步區分)。
判斷自增壓液氮罐的增壓系統是否正常,可歸納為 “三穩一暢”:
-
壓力上升穩:開啟增壓閥后,壓力隨時間平穩上升,符合環境溫度下的正常速度;
-
壓力保持穩:關閉增壓閥后,壓力無明顯下降(30 分鐘壓降≤0.05MPa);
-
部件狀態穩:增壓閥、盤管無堵塞、無泄漏,結霜均勻(無局部異常);
-
操作反饋暢:按規范操作后,壓力變化與預期一致,無 “操作正確但壓力異常” 的情況。
若以上特征均滿足,說明增壓系統正常;反之,需針對異常點(如壓力不升、泄漏、堵塞)進一步排查部件,必要時聯系廠家檢修。